《流浪地球2》中出现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
这是一家上海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出海”故事,在他们探路海外市场之前,实际上已先行“拿下了地球和太阳系”。
这不全然是个玩笑——去年上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中,赋予地球战士强大力量的外骨骼正是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产品。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傲鲨推出第五代产品,无论是重量、性能还是价格都达到世界领先。由于《流浪地球2》采用的是上海傲鲨三年前的产品,因此从今天来看,科幻大片甚至还变成了“古装片”。
作为一家小型初创公司,立足于AI和机器人的交叉点,上海傲鲨有足够底气直面全球竞争。过去一年多,他们在站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大胆“走出去”,在多个国家建立商业网络,赢得客户的信任。
让普通人做更强大的自己
展开剩余83%如果说“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机甲梦”,那么,穿上外骨骼可能就是圆梦最现实的方式。
就像背一个双肩包那样,你可以在半分钟内穿好一件傲鲨外骨骼,然后自然地做动作——比如弯腰去提一件30千克的沙包。就在发力瞬间,外骨骼的电机会同步给你的腰臀一个助力,让你轻松直起身来。
上海傲鲨的外骨骼产品线包括上肢、腰部和下肢,分别对应不同场景。比如上肢外骨骼主要面向持续抬胳膊作业的人,腰部外骨骼适合重物搬运,下肢产品则可以给负重登高或远行者减负。依靠这样一套“电动肌肉”,人们就能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国外外骨骼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但过去五十年,外骨骼商业化的进展一直有限。
转机发生在近几年。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外骨骼企业开始研发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上海傲鲨于2018年成立,可以说是与全球一道“听枪起跑”。而后几年,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他们很快成为国内领军企业,并在初试海外市场时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去年德国举行的一场行业权威展会上,包括上海傲鲨在内,集聚了20多家外骨骼公司。展会期间,专家对参展外骨骼进行了测试,上海傲鲨的产品获得了很高评价,特别是在力的控制与体感方面表现优异。
极高的性能和性价比,使得上海傲鲨外骨骼一下吸引了许多关注。那场德国展会虽是他们在海外的首次高调亮相,但会后,他们立即在当地敲定了开拓欧洲市场的合作伙伴。过去一年,除了欧洲,他们还在东南亚、中东、北美等赢得订单,其海外销售占比已迅速突破30%。
十年积累,一朝破局
在此次创业之前,上海傲鲨团队已在相近的康复机器人赛道上探索了10年。不同于外骨骼是为健康人“锦上添花”,康复机器人主要是为病人“雪中送炭”,尤其要帮肢体活动受限的人完成康复动作,活动手脚。十年间,团队成功地将康复机器人的重量从数百千克降到数十千克,还让穿上其产品的截瘫人士能拄拐走上几步。
好产品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喜爱,一位医生主动建议:“能否研发新的产品,通过事前保护,让高危岗位工作者避免损伤?”这个建议,实际上一下子就将外骨骼的应用从有限的医疗场景带到了广阔的生产生活领域。
调研后团队发现,外骨骼在企业中有非常大的市场。国际上对劳动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有的国家为减少劳动者肩、背、腰、膝等关节的损伤,根据负重的强度、频度、幅度划定风险标准——负重5千克深度弯腰1次,或以站姿搬运20千克重物到身体另一侧,都被定义为“高危”。为此,需降低劳动强度、或减少劳动时间。这意味着,如果能推出合适的外骨骼,企业就能以更低代价实现合规经营,并减少工伤方面的支出。
场景有了,市场有了,团队的技术积累也足够,上海傲鲨智能应时而生。
过去几年,上海傲鲨团队一直努力在国内的制造业场景中,寻找研发的方向和灵感。他们发现,大型装备制造业包括汽车行业,许多环节涉及重物搬运、安装,或者持续以一个姿势作业,给工人带来很大生理压力。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环境无法实现自动化替代。不仅是工厂,机场的行李中转处、大型物流中心,外骨骼都大有用武之地。甚至在消防、抢险等领域,穿戴外骨骼后,救援人员就能随身携带更多额外救生装备,从而挽救更多生命。
就这样,随着技术和产品不断迭代,上海傲鲨外骨骼逐渐打出名气,《流浪地球2》片方也主动敲门拜访。因为在国内不断赢得标杆客户,哪怕暂时无法出境做宣发推广,他们依然不断收到海外潜在客户的邮件和来电,不少人直接下单购买,这给了团队巨大的信心。
“技术男”的风格与实力
上海傲鲨是一家“技术男”当道的公司。创业的前5年,研发人员占比从来没有低于90%,直到目前,公司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的比重)也在70%以上。他们不仅自己设计结构、编写代码,甚至核心机电模块——电机、减速器、控制器,都是自己设计。这种行事风格,赋予了上海傲鲨持续迭代技术、极限压缩成本的过人能力。
以上肢外骨骼为例,上海傲鲨产品的重量已从第一代的10千克降到第五代的不足4千克,结构更轻薄贴身,助力能力则一直保持在20千克的高水平。实际上,上海傲鲨最新一代的外骨骼,不仅是全球同类产品最轻,售价还首次下探到“千元级”,这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普遍4万到5万元的高价形成巨大反差。
必须提到的还有他们在控制算法上的优异表现。事实上,在专业人士眼里,外骨骼就是一台“穿在身上的机器人”,必须具备极高的算力和感知能力,从而能在最短时间内感知用户的运动意图,并控制电动关节准确发力。目前,上海傲鲨外骨骼的响应速度快到以毫秒计,因此才给人一种随心所欲控制自身肢体的感觉。
根据知名市场研究机构ABI的预测,2025年可能是外骨骼生产高增长阶段的开始,预计到2030年,它将借助超过40%的复合增长率,推动全球市场规模突破68亿美元。对上海傲鲨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但他们依然更看重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打磨自己。
据透露,目前他们正与一些高校实验室合作,探索能否将脑机接口与外骨骼相连,如果成功,这有望让外骨骼的用户再度扩展到老人、病人、致残人士,使得他们能用意念来操控机械。同时,他们还积极涉足具身智能领域,并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了一款脱胎于外骨骼的人形机器人概念机。
联合创始人、营销官张华告诉记者,本质上,上海傲鲨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迭代能力,即便已然领先,但他们绝不会满足于此,“我们一直会给未来储备至少两代技术。”
>> 记者手记
讲好科技“出海”背后人文故事
高技术“出海”是当前中国制造的一道全新风景线。上海傲鲨智能所从事的外骨骼行业,正处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点,中国在这两个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有机会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值得思考的是,外骨骼的大规模应用,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有赖于对“人”的尊重。或者说,其普及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对于劳动者福利的关注度。
从这个意义出发,外骨骼“出海”不仅是一段商业叙事和科技叙事,更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不仅要靠科技而后制造的硬实力来放大竞争优势,更应讲好人文关怀、人本价值的中国故事,从而靠软实力助力中国企业探路全球市场。
作者:张懿
文:本报记者 张懿 图:受访方供图 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发布于:上海市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